文獻中有不少烹飪用膏的記載?!抖Y記·內則》記述“八珍”中“炮豚”的做法,其中有一道操作工序是“煎諸膏,膏必滅之,”即放進膏油中炸,膏油要完全浸沒所炸之豚?!吨芏Y·天官·應人》:“凡用禽獸,春行羔豚,膳膏香;夏行腒鱐,膳膏臊;秋行犢麤,膳膏腥;冬行鱻羽,膳膏膻”。(行:食用。羔:小羊。豚:乳豬。膏香:牛膏。膳:烹調。腒:干雉。鱐:干魚。膏臊:狗膏。犢:小牛。麤:幼鹿。膏腥:豬膏。鱻:活魚。羽:雁。膏膻:羊油。)這段話意思說食用肉類,春天吃羔羊乳豬,要用牛油烹調;夏天吃雞干魚干,用狗油烹調;秋天吃小牛幼鹿,用豬油烹調;冬天吃鮮魚大雁,用羊油烹調??梢娺@時候人們己經對各種動物油的性質有所認識,因而強調某個季節、某種肉類要用哪一種動物油來烹飪效果才最好。大概這時期人們食用的動物油主要來源于飼養的家畜,如豬牛羊雞犬之類,以及捕獲的野獸和魚、鳥等?!鞍苏洹敝械母?,用狼胸腔內的脂肪,狼非家畜,乃為獵物。
脂膏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用量是較大的,漢代已有專門從事脂油買賣的商人。植物油的獲取約始于東漢。劉熙《釋名·釋飲食》:“柰油,搗柰實和以涂繒上,燥而發之.形似油也。杏油亦如之”(柰,今云蘋果,王先謙認為柰實不聞可為油,奈乃棗字之誤。見《釋名疏證補》)?!?a target="_blank" style="color: rgb(19, 110, 194); text-decoration: none;">齊民要術》卷四“棗油法”引鄭玄曰:“棗油,搗棗實,和以涂繒上,燥而形似油也,乃成之?!边@表明當時人們已經知道植物果實中含油,但其提取的方法及成品還是較簡單和原始的。崔寔《四民月令》謂五月“以竿掛油衣,勿襞藏”(折疊)。油衣即涂油以防雨水的外衣,可能用的是植物油。漢代,芝麻(當時稱胡麻)從西域傳入中原地區,由于其含油量豐富,遂漸被廣大人民所喜愛和食用?!端拿裨铝睢分卸啻翁岬椒N植、買賣胡麻,可見當時人們對胡麻的重視,也反映出當時胡麻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。
植物油初始時大概多用于點燈照明或作為戰爭中的燃燒物使用,傳說中的力牧造油也反映了這種情況。芝麻油可能是植物油中最先大量出現并用來食用的。三國時期,人們已大量使用芝麻油了?!?a target="_blank" data-lemmaid="1057" style="color: rgb(19, 110, 194); text-decoration: none;">三國志·魏志·滿寵傳》載,東吳孫權攻魏合肥新城,魏將滿寵“募壯士數十人,折松為炬,灌以麻油,從上風放火,燒賊攻具”。王隱《
晉書》云晉“元康五年十月,武庫火,焚累代之寶,檢校,是工匠盜庫中物,恐罪,乃投燭著麻膏中,火燃”。又載“齊王(司馬)冏起義,孫秀多斂葦炬,益儲麻油于殿省,為縱火具”。張華《
博物志》載晉武帝“泰始中,武庫火,積油所致”。這些記載中的麻油可能指芝麻油,均作燃燒品使用,其數量不在少數。王隱《晉書》上言麻膏,下言麻油,膏油互用。由此也可窺見油字漸漸代替脂膏作為通稱的痕跡。
清檀萃《滇海虞衡志》卷十謂:“落花生為南果中第一…… 宋元間與棉花、番瓜、紅薯之類,粵估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,種之…… 尋常杯灼,必資花生,故朝市至夜市,爛然星陳。若乃海濱滋生,以榨油為上,故自閩及粵,無不食花生油,且膏之為燈,供夜作,今已遍于海濱諸省,利至大?!?/div>
謝國禎先生認為,此落花生乃指小花生,大花生當在明末清初才繁殖起來(《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》上)。清朝中后期,據清朝《續文獻通考》中“實業考·油業”記載,其時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有:大豆類(包括黃豆、青豆、黑豆、褐豆、斑豆)、棉子、花生、蕓薹、脂麻、亞麻、山茶、紫蘇(即荏)、蓖麻、油桐、大茴香、胡桃等多種。
在我國歷史上,自從植物油出現并應用于飲食和其他方面之后,并沒有完全排斥動物油,兩者并行不悖。但由于植物油種類多、產量大、用途廣,因而其食用的比例越來越大,至今依然。
我國已實行新的棉籽油、葵花籽油、油茶籽油、玉米油、米糠油大豆油、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國家標準,對不符合新標準規定的用油,將逐步禁止銷售。
1、標簽??纯词秤糜蜆撕?,可以稱得上五花八門,什么“色拉油”、“烹調油”、“一級油”、“調和油”,有的前面還加上“純正”、“高級”、“精品”、“濃香”等等,究竟哪種好哪種次?消費者很難分辨出來,只能根據價格、品牌、香味、口感等選擇自己中意的產品。此次制定的新標準,可以讓消費者從標簽上就一目了然地了解到產品的品質。
新標準規定,食用植物油統一采用以單一的原料名稱對產品命名的方式,禁止將與用途、工藝等有關的詞語用在產品名稱中。也就是說,產品只能根據原料稱為大豆油、花生油、玉米油,不能再加上“烹調”、“壓榨”等類似的字眼來命名。
同時,食用油將按質量由高到低,分為一級、二級、三級、四級4個等級,分別相當于原來的色拉油、高級烹調油、一級油、二級油。這就是說,消費者只需看看產品標定的等級高低,就知道食用油的質量好壞了。
新標準實施后,“純正大豆色拉油”這樣的名稱不會再用于標注產品,取而代之的是明確標示等級的“大豆油”。
另外,新標準還規定,產品標簽中要對原料的加工工藝是“壓榨法”還是“浸出法”進行明確標識,并對是否使用了轉基因原料,以及原料的產地進行明確標識。如果在外包裝上沒有標出上述標準,產品將被禁售。消費者認真看看標簽,就能放心購買了。
壓榨、浸出實不同。眾所周知,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尚未確定,選擇時要慎重,而對于“壓榨”、“浸出”這樣專業的油品制作工藝,消費者則知之甚少。
“壓榨法”和“浸出法”是食用油的兩種基本制作工藝。這兩種方法的區別在于,“壓榨法”是靠物理壓力將油脂直接從油料中分離出來,全過程不涉及任何化學添加劑,保證產品安全、衛生、無污染,天然營養不受破壞。而“浸出法”則采用溶劑油(六號輕汽油)將油脂原料經過充分浸泡后,進行高溫提取,經過“六脫”工藝(即脫脂、脫膠、脫水、脫色、脫臭、脫酸)加工而成,最大的特點是出油率高、生產成本低,這也是浸出油的價格一般要低于壓榨油的原因之一。
很顯然,從追求天然健康的角度講,壓榨油更符合人們的消費心理。國內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花生油采用的是“壓榨法”,而多數大豆色拉油則選用“浸出法”。
2、營養安全。除了看得見的標簽,對消費者看不到的制作過程,新標準也有規范和提高的要求。比如說,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健康,提高產品的安全和衛生標準,此標準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、過氧化值、溶劑殘留量等指標。同時限定了最低質量等級指標,對壓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的最低等級的各項指標進行了強制規定。
油在烹調中有以下幾種作用:
油的傳熱作用
使菜肴呈現出鮮嫩或酥脆的特點。在烹調過程中,用油脂作為傳熱媒介的應用很廣,由于油脂的沸點高,加熱后能加快烹調速度,縮短食物的烹調時間,使原料保持鮮嫩。適當地掌握加熱時間和油的溫度,還能使菜肴酥松香脆,因此常用于油炸菜點。
改善菜肴的色澤
油脂可以使菜肴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色澤。例如在制作掛糊上漿菜時,由于油溫不同,可使炸制或煎制出的菜肴呈現出潔白、金黃、深紅等不同顏色。油可以高于水或蒸汽1倍的溫度,迅速驅散原料表面及內部的水分,油分子滲透到原料的內部,使菜點散發出誘人的芳香氣味,從而改善了菜肴的風味。香油內鏈(麻油)更具有特殊的香味,對改善菜肴的風味,提高菜點質量有很大的作用。
增加營養成分
在烹調過程中,由于脂肪滲透至原料的組織內部,不僅改善了菜肴的風味,并且補充了某些低脂肪菜肴的營養成分,從而提高了菜肴的熱量,即營養價值。
一要看顏色,一般來說,精煉程度越高,油的顏色越淡。當然,各種植物油都會有一種特有的顏色, 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精煉至沒有顏色。
二要看透明度,要選擇清澄透明的油,透明度越高越好。
三要嗅無味,取一、二滴油放在手心,雙手摩擦發熱后,聞不出異味(哈喇味或刺激味),如有異味就不要買。
如何選擇食用油
①、少吃油。油即是脂肪,含有較高的熱量,如今
生活水平提高,營養補充充足,故應少吃油,
防止熱量攝入過多。
②、吃好油。不同的油營養價值不同,大體分為木本植物油>;草本植物油>;動物油
③、吃多樣性油。吃油的多樣性以滿足人體對多種。
不同營養成份的需要,達到健康吃油的目的。
鑒別方法
摻假花生油
摻假后透明度下降,把油從瓶中快速倒入杯內,觀察泛起的油花,純花生油的泊花泡沫大,周圍有很多小泡沫且不易散落,當摻有棉籽油或毛棉油時,油花泡沫略帶綠黃色或棕黑色。聞其氣味可聞出棉籽油味。摻有米湯、面湯等淀粉物的油,在其藍紫色或藍黑色?;蛘叻湃胪该鞅蟹胖脙商旌笤儆^察,必然會出現云狀懸浮物。
摻假小磨香油摻假后顏色變深,如摻棉籽油呈黑紅色,摻菜籽油呈深黃色。另外,小磨香油本身無油花,倒油時出現的油花極易消失,如果油花泡沫消失很慢,表明摻假。還可以用筷子蘸一滴,滴到平靜水面上,純小磨香油出現無色透明的薄薄大油花,摻假后會出現較厚的小油花。